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8-07 10:06:58 浏览: 次
“穿越了时光隧道的老歌虽然让人感到亲切,实际也反映出当代儿童歌曲创作的软弱与无力。”这家杂志社负责人童永榕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们拥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儿歌,两个月前他们就开始张罗着想搞一场全国儿童歌曲演唱大奖赛,然而到现在大赛所需的20来万元经费仍无从筹措龙8long8,几经周折,也没有一家单位愿意合作。
其实,这并不只是儿歌的尴尬。据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儿歌委员会的专家透露,我国目前有儿童2亿多,但从事儿歌创作的专业人员几乎没有。
儿歌市场没有新品,取而代之的是歌曲,甚至一些如“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的“另类童谣”和不健康意识倾向的“歪”儿歌。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创作一首流行歌曲,创作者让歌星演唱往往能得上万元;而在刊物上发表一首儿歌,稿酬只有三五十元。加之创作儿歌的难度并不比创作流行歌曲小,年轻的作家写的人不多。如今,还在为儿童继续写歌的都是些白发苍苍的老人,要跟上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显然勉为其难。
“童年时代毕竟是每个人最难以忘怀的。儿歌如同童年的诗,一首好的儿歌,足以让人铭记一生。”许多幼教工作者认为龙8long8,儿歌是孩子从摇篮里就开始接受的教育,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作用是任何动画、玩具不可替代的。
正是出于这样的初衷,浙江的这家杂志社在杭州联合了当地一家笑笑幼教集团,想牵头发起这场儿歌大赛,希望借此激励作家们的创作热情,推动儿童歌曲的健康发展。这一策划也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首肯和各地幼儿园的支持。
然而,规模庞大的赛事,仅靠两家实力不厚的文化教育单位支撑毕竟势单力薄,主办方试图按照市场运作方式联系厂家合作,可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迄今都婉言谢绝。据童永榕透露,她联系过的企业大大小小将近有20家,推却的理由都是“比赛的冲击力不够,广告效应不明显”。
没有足够的经费,儿歌大赛也就成了“无米之炊”。主办方纳闷:许多单位可以为一场球赛、龙8登录一个节庆活动“锦上添花”,不惜投入巨资,为什么对“雪中送炭”的善举却缺乏热情?孩子何时才能和他们的父辈一样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儿歌,并与之陪伴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