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龙8long8,争做挺膺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12-08 13:33:01 浏览:

  在五四运动以来的105年间,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在爱国、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励下,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中国青年学院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于昆教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五四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着重阐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弘扬五四精神的着力点。

  习总曾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其中,关于“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国青年学院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于昆教授认为,一方面,五四运动促使中国人民认清了帝国主义侵略本质,把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另一方面,五四运动由爱国而引发,是爱国主义精神最集中的表现。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尽管百余年过去了,但其所倡导的爱国、进步、、科学精神,至今仍是激励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青年学院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于昆教授认为,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五四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思想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是引领新时代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精神坐标。

  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中国青年学院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于昆教授认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弘扬五四精神主要在于,必须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必须发扬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

  五四精神彰显了中国青年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体现了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鲜明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开启自己新的篇章,就要继承五四精神,发扬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积极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发展大舞台、社会建设新领域、科技创新最前沿、重点项目第一线、基层实践大熔炉贡献聪明才智、书写青春篇章。

  2024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爆发105周年。105年前,也就是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我们知道,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这场伟大的,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力量、文化、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主义走向新主义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不仅开启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新,拉开了中国新主义的序幕,而且在运动中铸就的五四精神,尽管历经百余年,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奋勇前进。

  要理解五四精神,首先要了解五四运动指的是什么。有人说,五四运动不就是1919年5月4日由北京学生率先发起的吗?不完全是。关于五四运动的界定,学术界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五四运动又称“五四”,指的是1919年5月4日由北京学生率先发起的青年学生以及以上海六三运动为代表的全国人民的爱国斗争。

  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把以1915年《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为起点的新文化运动包含在内。所以,广义的五四运动也常常被人们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

  广义的五四运动之所以包含着新文化运动,是因为新文化运动高举和科学两面旗帜,矛头直指封建旧文化、旧礼教,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启蒙、思想觉醒的作用。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就很难有五四运动的爆发。正是有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狭义的五四运动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以我们讲的五四精神,就是在广义的五四运动中孕育形成的。

  那么,五四精神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习总于2014年5月4日和2018年5月2日两次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线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都有论及,这就是“爱国、进步、、科学”。

  习总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习总的这一论断实际上强调了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最重要的内容。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国家产生强烈的情感、忧虑和责任感,以及对国家的尊重、忠诚和奉献精神。那么,为什么说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呢?

  第一,五四运动因爱国而发,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最集中的表现。习总在谈到要加强五四运动研究的时候,提出了大历史观的概念。所谓大历史观,就是以历史视野、时代视野、全球视野来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掲示其必然趋势的历史观。习总指出,我们研究五四运动,“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党10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只有坚持大历史观,才能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透视出五四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史,曾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个贡献,习总有过论述:“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龙8客户端登录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四大发明以及漆器、丝绸、瓷器、生铁和制钢技术、郡县制、科举制等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然而到了近代,中国却大大落后了。西方列强倚仗坚船利炮,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划分势力范围,割地赔款,大肆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使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最后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到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依然没有改变。1915年5月9日,北洋政府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当消息传出以后,极大激发了国人的爱国意识,各种集会、日货的行动遍布全国,这使得随后展开的新文化运动,从一开始就渗入了救亡图存的因素。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更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最集中的体现。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法、美、日、意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一个旨在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史称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在会上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归还一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利等正义要求。然而,会议在美英等帝国主义的把持下,无视中国人民的合理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让给日本。而当时统治中国的北洋政府,竟然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命令中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随着这一消息传到国内,长期压抑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反抗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一场势不可挡的反帝迅速席卷全国,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五四运动中有两个响亮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的协定上签字。所以,从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根源和斗争目标看,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无能,使中华民族处于灭种的危险。救亡图存,是当时最迫切、最集中的任务。

  第二,五四运动促使中国人民认清了帝国主义侵略本质,把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凶恶的敌人。如果不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就不能彻底地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也就谈不到维护国家利益,谈不上爱国。

  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历程,同志曾将其总结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龙8long8,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应当说,同志的这一论断,是在总结了中国近代史上历次反侵略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正确判断。

  我们知道,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帝国主义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使近代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不但操纵了近代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和军事力量,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所以说,帝国主义是新主义的首要对象。

  然而,中国的先进分子长期以来却没能认识到这一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在对待帝国主义的问题上,是盲目排外;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实际上都曾对帝国主义抱有一定幻想。甚至初期,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思想家们对西方列强也没有清醒的认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将其看作“公理”的化身,龙8客户端登录把一战结束认为是“公理的胜利”,幻想着战胜国列强能够主持公道、尊重中国主权和利益,但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打碎了他们的幻想。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中国人民彻底认清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由此,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阶段。比如,李大钊就一针见血地表示,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的分赃活动,证明“现在的世界,还是强盗世界”。因此,我们不能只限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而必须要反对整个帝国主义。

Copyright © 2012-2018 龙8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3027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