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龙8long8,去不了巴黎的年轻人盯上“莎头”同款冲锋衣|营销观察

类别: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8-02 14:59:35 浏览:

  7月30日,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王楚钦/孙颖莎以4:2战胜朝 鲜组合,拿下中国乒乓球历史上首枚奥运会混双金牌,数个词条瞬间“霸屏”热搜榜。

  守在手机、电视前的观众们被点燃热情,巴黎去不了,但衣服“高低得整一件儿”。除了有球迷下单比赛服同款的李宁T恤外,在微博、小红书刷起赛后采访视频时,很容易看到“安踏!赶紧上这件冲锋衣!”“莎莎这个冲锋衣在哪可以买到”“这件冲锋衣怎么谁穿都好看”这样的帖子或评论。

  在今年的奥运赛事中,李宁是中国乒乓球队的官方赞助商,队员上场比赛的“战服”提供者。安踏则作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领奖装备和生活装备,比如所有中国选手的领奖服“龙服”,以及上述的冲锋衣等。

  这件红色冲锋衣是安踏在奥运举办之际上新的“中国甲”,官方售价1199元,远高于大众认知中的百元级安踏产品,天猫平台显示已有超4000人加购。

  做奥运同款的生意,对安踏来说并不陌生,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近几年推出的冠军系列与冠军门店。2021年,安踏申请注册“安踏冠军”商标,发布未来五年战略目标时提到,将在一、二线城市主流商圈推出新店型“安踏冠军店”,主打高专业度和高质感的形象设计。

  这也成为安踏“品牌向上”的一个主阵地。在冠军店中,产品上的国旗图案成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国家队和奥运这样的国际赛事,动辄千元的价格带也明显区隔于普通的安踏门店,在社交平台被戏称为“不怕耐克和阿迪,就怕安踏带国旗。”

  作为公认“含奥量”最高的中国运动品牌,安踏围绕巴黎奥运的营销动作不止于装备——品牌代言人王一博以火炬手身份参与圣火传递,与喜茶联名推出“喜悦夺冠”,与小米联合推出“小米安踏冠军澎湃礼盒”,雷军本人不仅在巴黎直播开箱该礼盒,还身穿安踏冠军外套、在vlog中露出自己的安踏跑鞋等等。

  安踏第一次与奥运产生交集,是1999年请孔令辉代言,据传这一代言花掉了380万元。2000年,孔令辉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得乒乓球男单冠军,在电视上拿起安踏运动鞋,说着“我选择,我喜欢”的广告语,带动安踏知名度大涨。

  如果说这是一次试水,那2009年是线月,安踏体育正式成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至今已有15年,先后经历了伦敦、索契、里约、平昌、东京、北京、巴黎等夏奥和冬奥赛事。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之年,是签约之后的第一个奥运,安踏当年实现营业收入76.2亿元,首次超过李宁,成为国内第一大运动品牌。

  有许多细节能体现安踏对奥运的看重。2016年,安踏在奥运期间针对其营销成立了特别行动小组,当时的品牌管理中心高级总监透露过,整个团队在上海1个月,为了实时监测赛果、制造相应的热门话题龙8long8,平均每人每天至少工作15小时以上。

  那一年,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李宁担任最后一棒火炬手,大约40亿全球电视观众能看到,李宁绕鸟巢内场一圈后,被威亚吊到高空,点燃奥运圣火,这是颇具英雄色彩的一幕。第二天,李宁本人的运动生涯登上每一份报纸的头版,他所创办的李宁公司也变得无人不知。

  当年的官方赞助商是阿迪达斯,但因“出不起那么多钱”输掉赞助权的李宁,在影响力上显然盖过了它。彭博社对此有过一篇专门报道,记者采访过的每位中国人都知道李宁是最后一棒火炬手,但没人知道他穿的是谁做的,其中一位受访者说,“如果要猜的话,我会认为是李宁公司的,难道他们不是赞助商吗?”

  这个出人意料的营销案例也引起了学术界兴趣,甚至有了一个词叫“李宁效应”。有学者在北京奥运会后,调研了普通受访者能否正确识别出赞助商和非赞助商,以此评估奥运会的品牌赞助效果。他们的结果显示,67.4%的受访者错误地认为李宁是当年的赞助商,对李宁的推荐意愿明显高于真正的赞助商阿迪达斯。

  在创始人“飞天点火”的刺激下,李宁公司2008年的营收暴增至67亿元,同年安踏的营收是46.27亿元。

  2010年,李宁的“漂浮”开始显现,品牌重塑、全面提价,希望以匹敌耐克、阿迪的姿态抓住90后消费者,但结果却是错估了年轻人的消费水平和品牌偏好,2012-2014年的三年亏损近30亿,当时正是安踏迅猛增长的时点。后来“中国李宁”在2018年纽约时装周上的一举成名,一度让人看到王者归来的希望,但如今国潮似乎也深陷瓶颈。

  回过头看,恰好是从安踏决意绑定奥运会起,这两家最能代表中国的运动品牌开始走上不同的道路——李宁跌跌撞撞而又高举高打地走起高端化、时尚化之路,安踏围绕大众市场继续平稳发展数年,直到近两年开始冲击更高的市场。如今,二者都想抓住专业、龙8long8唯一官方网站户外的风潮,但境况已截然不同。

  时至今日,奥运依然是让资本市场相信安踏的重要变量。在今年3月安踏发布2023年年报后,不少机构给出“推荐”或“强烈推荐”评级,并在研报中表示,“看好公司作为鞋服头部企业在奥运年的业绩表现。”

  但客观来讲,今天由奥运营销带来的关注度在降低。毕竟,时代情绪里掺杂着人们在疫情后对经济、不确定性的焦虑,巴黎奥运会、以及两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作为某一时期中全球最大体育盛事,都很难像过去那样澎湃、昂扬向上。

  对安踏自己而言,奥运会所承载的大众化、知名度营销似乎也慢慢完成了使命,这家公司先后完成了对李宁、阿迪达斯和耐克的超越,成为中国市场的“第一名”,有了在趋于稳定的格局下发展的机会。

  新的增量该来自哪里?一方面是“品牌向上”所追求的高线城市消费者、中产阶层,另一个重点则是海外。

  奥运营销本应是走向国际的好机会。除了与中国奥委会合作之外,安踏从2019年起成为国际奥委会官方合作伙伴,最新合约期持续至2027年,在续约现场,丁世忠感叹“这是安踏走向国际化的一个见证,背后是中国体育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体育品牌的文化自信。”

  但实际来看,安踏的国际化才刚起步不久,奥运带来的影响力也有限。有内部员工告诉36氪,“国际化战略在安踏的重要性很高,现在内部出海的重心在欧美市场,要去最艰难的地方打最艰巨的仗。”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欧美的运动文化更成熟,消费者对品牌精神的追求也更高。

  以耐克的奥运营销举例,尽管其今年的奥运宣传片引起了不小争议,但围绕合作运动员推出的系列海报还是让不少人感受到“久违的热血”、奥运应有的竞技精神,还有耐克深入人心的“Just do it”。

  品牌精神的塑造不止一朝一夕。 “一方面要用跨越种族、跨越语言的思维去做国际化营销”,营销策略专家沈博元告诉36氪,“另一方面在大众化赛事之外,中国的头部运动品牌可能还要在小众市场、极限运动里投入更多,前者沟通成本低、效果最直接,但提升用户忠诚度更倚赖的是那些细分领域的专业人群。”

Copyright © 2012-2018 龙8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3027612号